崇祯九年,关外寒冷依旧。
阿济格、多尔衮、多铎这三兄弟,兵事才能在大清都是上上。
比起褚英、代善嫡系那一窝,水平高的不是一点。
别看多铎年龄小,这小子比阿济格更纯粹,与鳌拜是一类的战将,但又比鳌拜脑子好使,作战时候,目标明确,不忘旁策。
黄台吉评价多铎,弟初专阃,即能制胜,是可嘉也!
奇兵突袭,关键不在兵,而在奇。
虽然多铎经常留守大营,但他小小年纪就是旗主,作战时总能敏锐抓住弱点,带着大军,却喜欢小规模精锐出击。
一击制胜,眼光和手段都是爱新觉罗氏中的翘楚。
如今作为国使入京,多铎并未像去年表现的那样的抗拒。
他与布木布泰过辽河后,就被马士英派一千人看护。
大清这次的使节只有一百人,多铎带着八十名武士,护送中间十辆爬犁。
马士英、何可纲等前线将官都没有见他们。
到锦州也没有进城。
布木布泰在爬犁内休息,多铎却仔细观察了一路。
前线的士兵很兴奋,但多铎能感觉到,士兵兴奋的目标不是辽东,他们好似急着与辽北的鞑靼人、科尔沁人商量放牧。
因为士兵们休息时讨论的事情,都是牲口皮子的价钱,对战事没多大兴趣。
等到宁远,多铎看到的是热闹的过年氛围,偶尔听百姓说话,全是做工、走货之类的词。
等到前屯,多铎才突然发觉,辽西人太少了。
热闹归热闹,绝对比以前少很多。
山海关…
大门敞开,哪有人轮值,百姓的爬犁来来去去,随便进出。
城墙上也没人。
过山海关到一片石,这里倒是有军营,但不足一万人。
整个辽西前线,包括山海关,不超过三万士兵。
向北了望蓟镇长城,同样无人驻守。
等到永平府,嚯,人山人海,无论是士兵,还是百姓,嘴里说的都是煤铁之事。
永平府城是一个转运中转,不是与关外的中转,而是海边与边镇的中转。
无数爬犁趁着冬季,在滦河河道中南北奔跑。
向海边送煤铁,回去却是空车。
多铎不知海边在搞什么,但他非常确定,若大清像一年前那样,再来一次十五万人的大奔袭,能直接杀到京城。
绝对的!
因为他就这么入京了。
一路上再未看到什么像样的军营。
陆天明狂妄到何种地步,才会放弃京畿防御?
整个京城只有京郊南北两个小军营,撑死一万人在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