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台吉这一顿喷,痛快了。
抛开个人评断,他说的是事实。
努尔哈赤造反,距今时间不远,诸多过程不会泯灭在史册中。
在座的都知道,陆天明也清楚。
熊廷弼此人,有点实才,但他做巡抚、做经略犯下大错,是大明官场的问题。
熊廷弼中进士后,做的是保定推官,且一任就是六年,完全在刑狱里打转。
六年两任之后,论绩提拔回京,却做了工部主事,主持修复三大殿。
从刑狱跳到实业,修复三大殿勤勤恳恳,得到万历赏识,变为科道言官。
这些事与兵事无关,更与治理地方无关。
熊廷弼就是一个中枢的辅助之臣,缺乏历练。
毫无治地经验的熊廷弼突然成为辽东巡按,纸上谈兵,大手一挥,纵横捭阖,把一个混乱的辽东彻底搞成了一壶粥。
李成梁在的时候,辽东至少敌我分明,熊廷弼一上任,很多边军家眷也成了‘山民’。
山民当然不是建州女真,但性质定位极其恶劣。
他们是无土地、无户籍、无部落的流民。
也就是说,大明不要他们了,他们‘没有存在’过。
好一招弥天大法。
辽东凋敝瞬间消失了。
努尔哈赤欢天喜地接纳了山民,头一剃,膀子一甩,建州本部人口直接膨胀了两倍,与东海女真、海西女真总数持平。
原本最弱的建州女真,突然成为女真主体,拥有了更加可靠的统治基础。
为什么呢?
按说熊廷弼是做实务出身,就算不懂,也不应该如此稀里糊涂,且他到辽东后,走遍每一个兵堡,走遍所有河山,最后采取了一个‘纯傻子’的战略。
皇帝不懂吗?朝廷不懂吗?内阁六部不懂吗?
懂!
非常懂!
正因为所有人都懂,才接受熊廷弼的傻子战略,以致后来不可收拾。
时间倒退三十年,熊廷弼其实一点不傻。
相反,他非常聪明,非常忠心,替皇帝消匿了遗臭万年的隐患,绝对是万历的心腹大臣。
此刻庭审,大堂内众人为何不反驳黄台吉呢?
不是不能反驳,是反驳他涉及无数官员,涉及整个官场秩序,涉及君君臣臣的纲常伦理。
大堂安静期间,陆天明从侧边座位起身,众人连忙躬身。
陆天明却迈步上高台,直接坐到中间的空位,李腾芳则拿个凳子,坐在他后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