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重庆奢崇明的皇宫密室之内,奢崇明正与一人会面。
他神色凝重地开口询问道:“青山先生,如今寡人已收到十八家土司的回信,他们都愿意出兵相助。
寡人仔细统计过,如此一来,寡人麾下兵马将近十万之众,与成都的明庭官兵人数大致相当。
至于贵州的安邦彦,寡人也已派人送信过去,想来不久后他也会举兵起事。
到时,明庭官兵势必得分兵增援贵州,如此寡人所面临的压力便能有所减轻。
只是,你们是不是也该有所行动了?”
被称作青山先生的中年文士,轻抚胡须,面带微笑地说道:“梁王但请放心,我们的人早已着手安排妥当了。
不出意外的话,要不了多久,明庭官兵就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。
到那时,江宁未必还能稳坐四川。
一旦江宁离开四川,他手下的京营将士便会群龙无首。
至于秦良玉,她仅有区区三万人马,根本掀不起什么大风浪。
待那时,梁王便可轻而易举地将四川纳入囊中。”
奢崇明闻言,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,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寡人就多谢青山先生了。”
被称为青山先生的中年文士笑着回应道:“我等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,梁王不必如此多礼。
那江宁在朝堂之上屡屡与我等作对,手段更是斩尽杀绝,我等自然不会坐以待毙。
只要此次釜底抽薪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,纵然他江宁有通天彻地之能,也必将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说罢,两人对视一眼,随即哈哈大笑起来。
……………
此刻,京城之中,整个朝廷上下一片繁忙景象。
朱由校下旨再开恩科,各地的文武举子听闻此消息,无不激动万分。
要知道,以往大明每三年才举办一次科举大考,即便新皇登基,通常也只在登基当年开设恩科。
然而如今,皇上去年已经开设一次恩科,没想到会第二年便又开设恩科,这无疑给天下学子们增添了一次入朝为官的宝贵机会,不必再苦等三年。
于是,所有文武学子纷纷收拾行装,告别家人,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,准备迎接这场恩科大考。
…………
与此同时,朱由校正式启动了重修三大殿的工程。
除了招募部分宫外的工匠,其余劳力大多选用宫中侍卫以及太监。
朱由校不仅给他们发放工钱,还亲自到场监督工程进展。
自万历二十五年遭大火焚毁后,三大殿终于浩浩荡荡地开始全面重建。
原本朱由校因财政紧张,本打算缩小三大殿的重建规模。
然而,如今凭借大明商会的分红以及售卖股份所得大把银子,朱由校手头阔绰起来了。
便决定按照永乐年间的标准重修三大殿。
对于此次重修工程,向来节俭出名的户部尚书郭老抠,竟罕见地从户部拨出二百万两白银。
这一举动,让朱由校一度怀疑郭老抠是不是吃错了药,再三确认后,才放心收下这二百万两银子。
……………
与此同时,五军都督府前军左都督英国公张维贤,内阁大学士薛国观,亲赴山西,负责安置裁撤下来的卫所兵,并着手安排无田百姓的分田事宜,同时借机大力推广番薯、玉米、土豆等新型作物。
而五军都督府陈策也奉旨巡视九边各镇,此时也已领兵两万离开京城。
如此一来,五军都督府仅剩下沈有容和定远侯邓文明坐镇。
此次恩科文举,由内阁首辅孙承宗担任主考官,督察院左都御使温体仁和礼部右侍郎官应震担任副考官。
至于恩科武举,则由内阁次辅袁可立担任主考官,五军都督府的沈有容和邓文明担任副考官。
此时的大明京城热闹非凡,街上行人川流不息,入京赶考的学子更是人山人海。
就在这时,一名身插黄旗、背着竹筒的骑兵疾驰进入京城。
围观的百姓见状,纷纷自觉让开道路。
只见这名骑兵一边策马狂奔,一边高声呼喊:“大捷!
大捷!
成都大捷!”
随后一路飞奔至午门之外,才从马上跌落下来。
午门之外的腾骧四卫士兵见状,赶忙上前将他扶起,随后派人进宫通报。
朱由校得知消息后,立刻让方孝忠将此人带到御书房,同时紧急召集内阁、六部、五军都督府的大臣们前来议事。
不多时,内阁、八部、五军都督府等一众重臣齐聚御书房,纷纷看向手捧捷报的士兵,迫不及待地询问战况。
只见这名士兵神情激动,大声说道:“江大人率领大军在成都城外一举击溃叛军,斩首两万余人!
随后派兵乘胜追击,与石柱总兵秦良玉会合,将败逃的一万叛军尽数歼灭。
同时,还抓获了叛贼奢崇明之子奢寅及其叔父奢南安!”
听到这个消息,在场众人无不激动万分,就连朱由校也兴奋得拍手叫好。
原本他还担忧江宁缺乏领兵经验,进入四川后可能会遭遇挫折,没想到这江兄竟给他带来如此巨大的惊喜。
随后,朱由校当场重赏了这名传令骑兵,接着又命人将这捷报报天下。
并且要求在《天启时报》上大书特书朝廷大军一到四川,便成功剿灭叛军三万余人的辉煌战绩。
至于江宁举荐秦邦屏为四川副总兵、秦良玉为五军都督府后军左都督的奏折,在两天后送达京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