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兆龄本是明朝,一个落榜书生。后投靠大西军中,逐渐崭露头角,深受张献忠器重拜为军师。又是大西军中,为数不多的读书人,难免有些高傲。
汪兆龄的一番分析,讲的头头是道。
曾经的官军厉害,最后不还是,降的降死的死。大明军就算再厉害,又能厉害到哪去,不也是一个人。
只要击败大明兵,再收降一些大明兵。大西兵也会脱胎换骨,成为大明兵一样的精锐……
人到困境的时候,总有些赌徒心理,张献忠也不例外。
本是反对出兵的张献忠,也听从汪兆龄的意见。让潘独鳌带兵,杀大明军一个出其不意。
张献忠虽有赌徒心理,还是留了个心眼。避免潘独鳌再败,只给他两营兵马,就算有损失,也可以接受。
潘独鳌也别无他想,带上相应辎重后,领兵杀向忠县。
有李定国、马元义之败。按着张献忠的意思,将两万大西兵,分前、中、后三路。
前路一营人马,充当先锋军。潘独鳌自领本部两营,居中随时支援策应。后路一营人马,为援军以应万变。
从庆州府重镇武宁,到达忠县,有几十里的路程。要是急行军,一昼夜便可到达。
三路兵马间隔小半日行程。
要是前路军遇袭,潘独鳌有足够的时间应对,是进是退可以应变。就算有损失,也不会太大……
报……
前路营人马,在藤芜溪遭遇拦截,何将军请求增援。
“双方交战情况如何!”
听到遭遇敌袭,潘斌心中一紧,慌忙询问战况。
“与何将军交战的敌军,有四百余人。”
听了探子的汇报,潘斌放心不少,但还是请示道:“父帅!我们是否前去支援。”
要是别人这样问,潘独鳌一定会呵斥一番。一个五千人的前路营,和四百人交战,还要请求增援。
不知何参将傻,还是当他潘独鳌是傻子。关键自己的儿子,想也不想就问自己。
对于自己的独子,潘独鳌还是极为爱护,耐心的向其解释一番。说完后还不忘教导儿子,以后遇事要多动动脑子。
看着潘斌虚心受教的样子,潘独鳌莫名的来气,又极为的无奈。
但凡有其他子嗣,潘独鳌都会将这个儿子废了。本期望儿子文武双全,无奈是文也不行武也不行。本和马元义联姻,可谓是强强联合,潘斌也算有些价值。
只是马元义身死,让潘独鳌多年心血,都付之一炬。
向张献忠要兵报仇是假,潘独鳌想要几万兵丁,逃离这个是非之地。
不知张献忠是,有意还是无意。前后两路军,都是张献忠的心腹,又是一前一后。或许是做贼心虚,潘独鳌总感觉,张献忠防着自己。
现在前路军遇袭,正合潘独鳌的意思,直接向探子说了两字——再探。
打发走探子,潘独鳌令两营人马,原地休息再做打算。又让人拿来地图,认真观看起来。
别人都以为潘独鳌,是在寻找对敌之策。只有他自己知道,他是在寻找出路,一个可以逃离这里的出路。
只是潘独鳌大字不识几个,一看到字头都疼。认真看地图,也只装模作样而已。毕竟现在是有身份的人,总不能让别人看扁不是。
看了一会,也看不出所以然。索性直接叫来向导,询问是否可以绕道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