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见那东坡肉,肉质酥烂,肥而不腻,入口即化;东坡肘子,皮糯肉香,汁浓味厚,令人回味无穷。
曹雪芹夹起一块东坡肉放入口中,顿时眼睛一亮,赞道。
“妙!妙!此肉看似寻常,却滋味万千,既有肉的醇厚,又有调料的清香,相互交融,实乃绝世美味!”
文武百官也纷纷大快朵颐,平日里端庄严肃的朝堂,此刻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赞叹之声。
有人一边吃一边感叹。
“苏学士不愧是美食大家,这手艺当真是出神入化!”
朱五六见众人吃得开心,心中大喜。
他举杯向苏东坡致意道。
“苏学士,此等美味,不仅慰藉了曹先生的思乡之愁,也让满朝文武大开眼界、大饱口福。”
“朕决定,留苏学士在宫中担任膳食监正,专为宫廷研制美食,同时编写一部《饮膳纲目》,将天下美食之法传承下去。”
苏东坡笑着拱手道。
“陛下厚爱,老夫自当尽心尽力。饮食一道,学问深厚,老夫愿将毕生心得倾囊相授,让这世间更多人能品尝到美味佳肴!”
此后,宫廷膳食焕然一新。
苏东坡不仅将传统美食改良创新,还根据时节、地域的不同,研制出许多新菜品。
曹雪芹也常常与苏东坡交流,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,寻找创作灵感。
而朱五六则希望通过美食,凝聚人心,让朝堂上下更加团结,同时也将美食文化推广至民间,彰显大周的繁荣昌盛。
正当朱五六在应天府大摆宴席,与群臣共享苏东坡新制的 “蟹酿橙”“蜜浮苏” 等佳肴时,一封加急军报如惊雷般打破了席间的欢愉。
黄绢上血字淋漓,所写的字让人触目惊心。
倭寇自东海突袭泉州卫,烧杀抢掠,沿海村落化为焦土,百姓扶老携幼,哀鸿遍野。
朱五六手中的鎏金酒盏 “砰” 地砸在蟠龙纹案上,琥珀色的酒液溅湿了桌布上的海水江崖纹。
他霍然起身,龙袍下摆扫落满盘珍馐,震得青铜鼎中的热汤翻涌。
“小小倭奴,竟敢在朕的疆土撒野!”
殿内瞬间鸦雀无声,方才还大快朵颐的群臣此刻脸色煞白,齐刷刷跪倒在地。
次日清晨,乾清宫议事厅内,沙盘上的红色标记如恶疮般蔓延。
朱五六指着沙盘上泉州卫的位置,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满朝文武。
“朕命李元霸项羽吕布李世民曹操为征倭大将军,即刻点齐三万水师,随朕亲征!”
他转身望向侍立一旁的苏东坡与曹雪芹。
“苏卿家可愿随朕出征,以美食鼓舞士气?曹先生若能将此战记入书中,定能震慑宵小!”
苏东坡抚须大笑,腰间酒葫芦叮当作响。
“老夫虽不会舞刀弄枪,却能让将士们吃饱吃好,战无不胜!”
曹雪芹则握紧手中狼毫,眼中燃起斗志。
“草民定当如实记录,让后世知晓大周儿郎的铁血风采!”
三日后,战船如林,旌旗蔽日。朱五六站在旗舰甲板上,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,身后飘来苏东坡特制的 “行军炊饼” 香气。
这炊饼掺了粗粮与肉脯,既耐保存又能快速补充体力,正如他胸中的壮志 —— 此役,定要让倭寇有来无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