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尊祖没有隐瞒李成梁后来同流合污的事实,倒是摸准陆天明的思路,对万历皇帝一顿轰炸。
孙承宗不停侧头看陆天明的反应…
没什么反应,天下百姓需要知情权,李尊祖说的对不对不重要,重要的是天下人能听到各方的声音。
李尊祖说了半个时辰,这次很多人有意驳斥,尤其涉及天下官员故意放纵高淮的部分。
陆天明歪头想想,扭头问孙承宗,“高阳公,中枢党争斗得狗血淋头,好似为了皇帝亲政,皇帝从后宫出来的时候,还是你们想象的皇帝吗?”
孙承宗摇摇头,“逼皇帝亲政,不是为了皇帝勤政,而是为了逼皇帝低头,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,前十年在张太岳笼罩下无声无息,亲政后尽是些稀奇古怪的想法,接下来三十年,皇帝如同一个街头混混,与朝臣怎么别扭怎么来,皇帝想振作皇权,手段却是千古稀烂,朝臣为了打消皇家的念头,竭力压服皇帝,可惜啊,倒霉的是天下人。”
老头这么一说,
陆天明笑笑,拍拍手吸引众人注意力。
“好了,今天庭审很精彩,黄台吉在摆脱谋逆的最初动机,朝臣也没有回避大明自己的问题,有人看到的是皇相之争,有人看到的是党争,有人看到的是利争。
陆某看到的不一样,权争的一切基础,就是尊官思维。庭审过程中的话都记录下来,轩辕报刊印,让天下人开开眼。”
“臣等遵令,上位圣明!”
朝臣齐齐躬身,陆天明再次笑笑,“庭审到此结束,三日后再审,我算看出来了,原告没有被告准备充分,大法官不会替原告驳斥,你们所言之事,都不是真正的事实,所有人加起来,才是事实。”
“是,臣等遵令。”
“诸位,散会之前,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,是内廷一个太监刘若愚的记录。
万历三十五年,熊廷弼修复三大殿,变为科道言官。
八月初一,天下很多人在夜空中看到一颗苍白的扫把星,由西南向西北划过天际(作者语,闹的很厉害,因为是哈雷彗星)。
扫帚星的出现,朝堂自然会吵闹。都给事中宋一韩上奏说:天朝200年,灾星十七次,星向西北,莫非寓意大灾?
宋一韩并非星象师,也不是钦天监灵台郎,他说扫把星,不是为了说星辰,絮絮叨叨一堆,最后把话题引到了税监。
他告诉皇帝,这些没根的小人在地方横征暴敛、鱼肉百姓,才导致了灾星出现。
从灾星到西北防御,再到税监,这奏疏完全没有逻辑,皇帝也没生气,留中不发。
但皇帝懂了,因为宋一韩只说了一个名字,正是高淮。
高淮是辽东的税监,扫把星却在西北,皇帝十分警觉,立刻派人暗中去调查高淮在辽东所为。
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,皇帝得知实情后,在后宫大发雷霆,不是骂高淮愚蠢,而是骂朝臣卑鄙,故意纵容高淮,此刻才发难。
若辽东混乱与扫把星联系到一起,御笔福阳店将成为史册笑料,他这个皇帝将遗臭万年。
诸位看,其实皇帝不是不知道,而是他不能亲自下场收尾。
皇帝嘛,不能沾染过错。
就在朝臣酝酿虚伪的浩然气,准备对皇权进行轰炸的时候,吏部和都察院通过了新的考选榜单,共有42人将被委以按察副使、参议、参政、巡按等重任,这是成为封疆大吏的前提,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为前途表现。
宋一韩的好友,熊廷弼,就在其中。
性格烦躁的皇帝终于等来一个忠臣,熊廷弼在面见皇帝后,直接获得辽东巡按的任命,品阶虽然不高,但上面没有巡抚,他从一个主事,一跃成为九边第一镇守。
他说了什么,刘若愚没有记载,我们也不知道。
陆某只知道,皇帝不傻,熊廷弼上任后,没有弹劾高淮,而是对建州开火,弹劾努尔哈赤引发辽东混乱,皇帝顺势也把税监撤了。
我们不能因为这里没有朱家人,就把责任完全归咎于皇帝。